ISBN,ISSN,EAN
國際標準書號ISBN、國際標準期刊號ISSN、商品條碼(EAN—13條碼)、縮短版商品條碼(EAN—8條碼)等。
條碼技術最早產生在風聲鶴唳的二十年代,誕生於Westinghouse的實驗室裡。一位名叫John Kermode性格古怪的發明家「異想天開」的想對郵政單據實現自動分檢,那時候對電子技術應用方面的每一個設想都使人感到非常新奇。
他的想法是在信封上做條碼標記,條碼中的信息是收信人的地址,就像今天的郵政編碼。為此Kermode發明了最早的條碼標識,設計方案非常的簡單,即一個「條」表示數字「1」,二個「條」表示數字「2」,以次類推。然後,他又發明了由基本的元件組成的條碼識讀設備:一個掃描器(能夠發射光並接收反射光);一個測定反射信號條和空的方法,即邊緣定位線圈;和使用測定結果的方法,即譯碼器。 條碼是由一組按一定編碼規則排列的條、空符號,用以表示一定的字符、數字及符號組成的信息。條碼系統是由條碼符號設計、製作及掃描閱讀組成的自動識別系統。
《EAN system》在1974年歐洲有12家大型製造商與配送商,共同研商建立一個協會 ,負責研發可以供歐洲各國使用的商品識別系統,在當時,美國的UC (Uniform Code Council),已在北美地區推行UPC (Universal Product Code) 系統。而在1977年才正式成立非營利機構EAN (European Article Numbering Association),並訂定可以與UPC相容的EAN條碼標準。
鑑於EAN system在歐洲各國推行的相當成功,EAN實質上已成為國 際性的機構,因此,在1992年正式更名為國際條碼協會(EAN International)。
截至1999年6月已有101個國家超過630,000家的企業在使用EAN system。雖然在初期EAN條碼是應用在零售業的P.O.S.系統的結帳掃瞄,但 時至今日,EAN system的應用已經涵蓋了工業及商業領域,並從一般消費商品擴大到書藉、成衣、3C、醫療等商品,甚至如貨運業、物流業、保險金融 等服務業都在使用。 為了讓EAN system不分國界、市場、行業、商品、應用系統的限制, 而且可以促使商業交易更具效率,更快速回應客戶需求,所以EAN的識別代號被設計成無意義的編號,可以用來識別商品、服務、資產及位址。
除了識別代號外,EAN system也對補充性的資料如有效日期、批號 、序號、尺寸、重量、容量等提供了可以讓業界共用的編號規範。
上述的識別代號及補充性資料,應遵循EAN條碼標準,轉換成條碼符 號,供一般市售的掃瞄器掃讀,以達到自動截取資料的目的。當然這些號碼也被應用EDI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訊息上,以促進訊息傳遞的速度與正確性。另外為促進供應鏈資訊的傳輸及交換,EAN system也發展出簡易的訊息格式,讓企業界容易施行EDI。簡而言之EAN system讓作生意的方法變得更快更簡單。
EAN system包含下列各個單元:
將上述識別代號及補充性號碼轉換成條碼的符號標準, 現有之國際標準有EAN-13,EAN-8,EAN-14, EAN-128等。
供EDI應用的訊息標準集合一EAN COM,包含了訂單 、訂單回覆,出貨單、出貨單回覆等42種訊息標準。
EAN system提供了一般公司改善經營效率及提高生產力的方法,應 用不同的EAN標準,在物流作業,減少紙張成本、縮短訂單及運送前置時間 、增進正確性、改善整個供應鏈的管理等方面,會有非常明顯的效益,尤其是 生意夥伴間均使用EAN system來完成交易及溝通,所節省的成本更可觀。
《國際標準書號ISBN》
國際標準書號(InternationalStandardBookNumber,簡稱ISBN),是為因應圖書出版、管理的需要,並便於國際間出版品的交流與統計所發展的一套國際統一的編號制度,由一組冠有"ISBN"代號的十位數碼所組成,用以識別出版品所屬國別地區語言、出版機構、書名、版本及裝訂方式。這組號碼也可以說是圖書的代表號碼。
群體識別號 GroupIdentifier
此號由國際標準書號總部根據ISO-2108規定分配給各國或各地區的書號中心,用以區別出版者的國別地區、語文或其他相關群體(組織)。中華民國台灣地區目前號碼為"957"及"976"。978是EAN系統的前置碼,依商品類別而分,所以只要是放在ISBN前使用的都是978。
出版者識別號 PublisherIdentifier
此號為各出版機構的代號,其號碼包括二位至五位數字不等,位數的長短與該出版社的出版量成反比,由書號中心視各出版機構出版情況編配。
書名識別號 TitleIdentifier
此號用以區別各種不同內容、不同版本、不同裝訂的圖書,多由書號中心編配。
檢查號 CheckDigit
此號由單一的數字或英文大寫字母"X"組成,能自動核對國際標準書號的正誤。
《國際標準期刊號ISSN》
國際標準期刊號(InternationalStandard-SerialNumber,簡稱ISSN),是國際間賦予期刊的一套統一編號。
編號範圍:常見的期刊、雜誌、報紙、叢刊、年刊等大都屬於國際標準期刊號。
印刷顏色:可利用包裝現有使用的顏色來印製條碼,以白、黃、橙、 紅等當條碼的底色,以黑、藍、綠、紫、咖啡等當條碼 的條色,但不可顛倒使用。
.金、銀兩色不可使用
.透明包裝必須以不透明油墨印製條碼
〔Sun Leader〕
國際ISBN總部,為因應國際間圖書出版量大幅增長及與商品條碼(EAN-13碼)結合,正式宣佈:自2007年1月起國際標準書號(ISBN)正式全面實施13碼新制。
ISBN 13碼=978+9(位原ISBN前9碼)+1(位重新計算之檢查碼)
簡單的說,即將現有ISBN的第一段前置碼(Prefix)改為「978」,加上「9位原ISBN前9碼」,以及「1位重新計算過之檢查碼」。如此就可與圖書之商品條碼(EAN-13碼)完全相符。
也就是說:自2007年1月以後,印製在圖書封底(橫排本為右下方,直排本為左下方)之條碼上方須印製有連字符號的13碼 ISBN;條碼下方則印製與圖書商品條碼完全相同的13碼數字串,惟此項字串間沒有連字號或空格。
當然,國家圖書館國際標準書號中心,也自2007(民國96)年1月1日起,對於臺灣地區所有出版的新書,只能 編配13碼的ISBN。圖書出版業、發行業和圖書館界所印製或建立的新書出版目錄、圖書訂購以及與圖書相關的商業交易系統(如電子資料交換(EDI))等,也將同步採行13碼的ISB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