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機可分為手動式、小型平台式、滾筒式、大型平台式等,可將平面的圖像轉換成數位的電腦資料,它不但方便儲存、複製與修改,而且還有快速傳輸,永不變質的優點,只要解析度合適,列印出來的畫面與原稿差距極小!
一、基本結構說明
掃描機-CCD掃描頭、步進馬達、掃描平台、鹵素光源、系統控制電腦、SCSI傳輸設備。
.CCD掃描頭-光耦合感應裝置,將吸收到光的強弱轉換成電壓的大小,經過電腦運算之後來表達顏色的深淺。
.步進馬達-能精確地移動到設定的位置,使掃描頭能準確地在設定區域內,揀取正確的影像資料。
.掃描平台-帶有真空吸氣裝置的玻璃平台,用來放置原稿,將原稿縱向推進,供掃描頭做下一條狀區域的掃描。
.鹵素光源-化學分子因高溫而產生強烈之光源,色溫穩定、近似自然光,用以模擬白色光源。
.系統控制電腦-負責控制掃描機的運作,並監控系統的運作情形,每次開機的測試及機器的校正工作也是由內部的電腦執行。
.SCSI傳輸設備-將掃描得到的資料快速傳送到工作站的電腦,供使用者預覽、列印或處理。
二、各式掃描機的比較
觀念簡說:
手動式 -原稿不動,手動掃描頭。
小型平台-原稿不動,機械化移動掃描頭(皮帶拉動)。
滾筒式 -原稿旋轉,機械化移動掃描頭(螺旋移動)。
大型平台-原稿及掃描頭皆機械化移動。
三、掃描機的功用
圖像經過掃描之後(將圖像數位化),就是把平面的圖像轉換成數位的電腦資料,它方便儲存、易於複製與修改,而且可以快速的傳輸,永久不會變質,只要解析度合適,列印出來的畫面與原稿差距極小。
四、各種名詞說明
原稿的種類:
一、反射稿種類可分為相片、印刷品複製、畫稿等,由於反射稿的濃度域較窄、層次、色彩不豐富,所以分色後影像還原的效果較差。反射稿的縮放倍率亦受到嚴格的限制,通常在80%~120%之間最佳。
二、透射稿種類可分為135正片、120正片、4×5正片、8×10正片、負片等。透射稿的濃度域較寬、層次、色彩豐富,所以分色後影像還原的效果最佳。一般透射稿放大倍率在800%以下皆屬正常值。
不同原稿在分色時所遇到的各類問題:
一、相片稿在分色時屬於最簡單的原稿屬性,其變數少輸入設定時間較短,加上縮放倍率有限制,所以輸入的效率極高,但畫質較差。
二、印刷品複製與相片稿類似,但須注意的是網點的互相干擾(俗稱錯網)。
三、畫稿是反射稿中難度較高之稿件,由於使用紙張的不同經常會因為畫紙、布出現紋路而干擾輸入設定,使用顏料的鮮豔度超出印刷範圍、稿件面積過大(公司分色機最大可容忍尺寸:49cm×63cm)、顏料塗布太厚無法順利安置原稿或導致設定、焦距不準確等。
四、正片的輸入是比較複雜的工作,從清洗原稿、灌油、煩瑣的輸入設定、電腦修除髒點等都是極為耗費時間的。
五、負片是一種很少發生的原稿類型,一般我們會先將其沖洗為照片後作業。
原稿與倍率的關係:
一、相片稿縮放倍率在80%~120%之間最佳。
二、印刷品複製縮放倍率在50%~100%之間最佳。
三、畫稿縮放倍率在80%~120%之間最佳。
四、正片縮放倍率在800%以下最佳,反之則容易產生粗化或影像鬆散。
倍率與掃描速度等的關係:
倍率越大掃描速度越慢,倍率越大越容易產生非影像的雜質並增加修整困擾。
A4尺寸,放大倍率450%,每小時約 8~9 cut(不含影像修整時間)。
A4尺寸,放大倍率200%,每小時約 15~20 cut(不含影像修整時間)。
註:輸入之前要先了解客戶的實際需求,用經驗法則深入了解印件的內容,提供更專業及精準的倍率建議,可提高輸入效率、降低檔案量使雙方的作業速度都得到最大的提升。
解析度:
本公司解析度可大致分為三種,204.2dpi、304.8dpi、406.4dpi。
客戶有時會要求350dpi的解析度,除非輸出線數要求極高否則實際意義並不大,因為解析度的高低關係圖檔的檔案大小。
一張A4尺寸,解析度304.8dpi,檔案量約為35MB。
一張A4尺寸,解析度406.4dpi,檔案量約為60MB。
註:除非客戶有特殊要求,一般提供304.8dpi即可,但公司會在輸入倍率較小時(正片200%以下)使用406.4dpi解析度,藉以提高影像的畫質。
正片灌油與品質的關係:
正片灌油分為單面灌油與雙面灌油,目的在於消除靜電產生的彩虹圈狀物(牛頓圈)或改善放大倍率過大而產生的粗化作用。但灌油不正確時容易產生油泡、毛屑沾黏、影像模糊等。
通常135正片都直接採雙面灌油。120或其他規格正片在放大倍率超過300%以上時則採用雙面灌油,300%以下時則採用單面灌油。
註:灌油工作須非常仔細與煩瑣,所以正片輸入時通常會花較長的時間。